跳到主要內容

清邁泰拳學習之旅 -- Santai Muay Thai

去泰國,當然要去學泰拳啊

今年1月底利用到清邁旅行的日子,特別報名了一星期的泰拳課。

我是到離清邁古城區約 20公里的「Santai Muay Thai Gym Thailand」( http://muay-thai-santai.com/),這裡是一~六上課,日休息。

拳館在清幽的小村子裡,跑步的路線就是鄉間小路

Muay Thai
圖上文字BAAN NAK MUAY是泰文的拼音,泰原文在正下面,意即"拳手的家"

行前報名


報名方式很簡單,就是寄信給他們就行了。它們也有提供機場接送、租機車、住宿等。

這裡的住宿就住在道館的旁邊,寄信說明你要住宿就行了。但由於老外很多,而且他們動輒待上好幾個月,所以還是要去住的要早點訂。我在三個星期前訂,已經只剩一間冷氣房了。

我這次是訂了機場接送、一星期的房間、一台機車、二個安全帽、一星期的課程這樣。



課程


這裡的一天大概是長這樣的

早課 6:00~8:20


6:00~6:30  
自行熱身,你可以跑步、跳繩、做操、拉筋、踏輪胎什麼的,並將手綁帶綁好。
6:30~8:00
踢沙袋或是打手靶。教練們大概在6:20陸續現身,有可能指導你動作、踢沙袋,也可能要你上擂台打手靶。這裡很棒的是,只要你在現場,教練就一定會幫助你練習,不會讓你傻傻的站在那裡。我第一天早上時什麼都不會站在那邊看,教練就馬上過來教我架勢跟鞭腿的動作。
8:00~8:20
收操。這裡的收操是所有的學生圍一圈,每人輪流帶一個動作,動作你自行決定。共輪二圈,第一圈是徒手肌力訓練,例如伏地挺身之類的。第二圈是伸展動作。收操完就可以閃人了。

當然,早課你也可以不出現,或是晚一點再出現。早課是看各人意志的。但只要你到,教練就一定會幫助你學習。


6:00時,天還未亮,早課即將開始

學員們正在自行熱身

初學者會在場邊做鞭腿的完成動作,踢上去繩後維持動作5秒,一直練。



休息  8:20~16:00 


這段時間你要不要來自己練習踢沙袋都可以,總之場子就是開著。不過拳館的教練不一定在,偶爾有來一日體驗或上1對1課的人,會利用這段時間。15:30左右,當地的泰拳手就會陸續過來練習,也有正課前提早來練習的同學。
雖然是2018的寒假,但中午前後四季如夏的清邁是非常熱的,加上我另一個身份是觀光客,當然就是跑出去玩囉。

有的學員會利用這段時間自我精進

正課 16:00~19:00 


16:00~16:30
自行熱身,你可以跑步、跳繩、做操、拉筋、踏輪胎什麼的,並將手綁帶綁好。
16:30~16:40
團體熱身,所有學生圍成一圈,由一位較資深的同學帶暖身操。
16:40~16:50
影子拳,就是打組合拳。有一個教練會帶,所有人排成3、4列,教練帶基本的各種泰拳動作。
16:50~17:00
 抓著沙袋左右膝蓋一直踢(?),總之就是一種很累的有氧運動。
17:00~18:30
打手靶。每天會先把學生跟教練分配好,一位教練負責2、3位學生。每人跟教練打手靶5回合,每回合5分鐘,回合間休息1分鐘。
還沒有輪到或是打完了就自己去踢沙袋。踢沙袋也有一種形式是3個人一組,1人在沙袋後護住,其他2人一邊踢左,一邊右腳,3人輪。
18:30~18:40
 二人雙手互抓脖子用膝蓋相踢(?),應該是練習近身互抓住時的攻擊方式。
18:40~19:00
收操。就是早課時所有的學生圍一圈的方式。

正課時間會有當地的泰拳手來訓練,可以看到小拳手跟高手們。19:00 以後有人會繼續練習。

星期三   在打手靶前,會先「拳擊」三回合對打,每回合5分鐘,回合間休息1分鐘。不能用腳、肘,力道50%

星期六   不用打手靶,而是「泰拳」五回合對打,每回合5分鐘,回合間休息1分鐘。不能用肘,力道50%

三、六的對打練習,教練會將同學兩兩一組分好。打完一回合會換對手。


團體熱身

打影子拳,一位教練在前面帶

由教練帶著打手靶

互抓脖子練習近距離膝踢

收操

3人一組踢沙袋


其他


住宿


這裡有三個房舍,我住的是拳館裡的房間。房間就很平實,沒有吹風機、沒有洗衣機(聽說隔壁棟有)、沒有電視。這裡是鄉下,晚上很清幽,清晨有雞鳴狗叫這樣。附近有吃的,離7-11不遠,還算便利但絕對稱不上渡假。

交通


這裡騎機車還滿方便的。然而如果你要到清邁古城等主要觀光區,大概就是騎30分鐘左右,來回1個小時就沒了。
我是建議,如果你是第一次去清邁,時間有限,要跑很多觀光行程的話,還是找古城附近的拳館就好。

裝備


手綁帶、拳套有的最好就自己帶。如果沒有,拳館會要求你買一帶300元的手綁帶,然後借用舊的拳套。護脛反正星期六對打時才會用,拳館會提供。另外如果有牙套也帶著,星期三、六的對打會用到,沒有的話就要提醒對手不要打你的嘴。這裡有飲用水可以裝,可自備杯子。

同學


歐美白人佔80%,畢竟他們假期多嘛,少數幾個亞洲人這樣。在我的感覺上,白人的體力跟肌耐力似乎比較好一些。

教練


這裡的教練都是泰國本地的教練,會用簡單帶點有趣腔調的英文對談。人都很好愛開玩笑,然而教學很認真,會跟你來硬的,會要求、會示範,也會用肢體教學(?)。腿踢不高?幫你拉(啊啊啊啊!#!@$$@%#^)。髖部不轉?小竹棍來教你(啊啊啊啊!#!@$$@%#^)。


住宿房間的內部

年輕的本地泰拳手在此訓練

這裡有賣裝備,不小心就敗了一條泰國旗風格的手綁帶


心得

  • 教練很有心。只要你願意練、願意學,教練就會幫你。例如我練習踢沙袋但姿勢不夠好,教練看了看就主動過來指導。然而如果在旁邊耍廢不練,教練也不會過來問你。
  • 很累。有一次正課時我甚至累到腳抬不起來。所以,我建議大家有點體能基礎,來會適應的比較好。另外,我是上星期五、六,日休息一天、一、二、三、四這樣,我覺得這樣排還不錯,先讓身體操2天,休息1天,後來的4天就適應多了。不然第2天時真的很想睡死。
  • 肌肉使用。鞭腿每天都踢超過200下,大腿的內側會很酸,而這通常不是在台灣運動時會用到的。然後練完後就累到不想再玩重訓器材了。
  • 很有收獲。教練會要求訓練強度、會安排對打,我覺得對於格鬥的學習有很大的收獲。

培養出很多的冠軍,下方白板是關於訓練及比賽的行程

只要有心,教練就會幫你

Bonus

  • 旅泰某台灣人。我來的時候這裡已經住著一位旅泰多年的某台灣人(低調不願現身),他剛好來這邊度假邊練泰拳,幫助我適應了很多拳館的事情,當泰語翻譯,還借吹風機,介紹很多泰國文化與人際眉角,真的是非常感謝!
  • 學習拜師舞。看到泰拳比賽的應該都看過比賽前,選手會跳一段舞蹈。在前述旅泰夥伴的翻譯與我的請求下,教練就認真的教了我如何跳拜師舞,真喜歡這種文化的體驗!
  • 慶典與草根泰拳。住這邊的日子剛好遇到當地寺廟一年一度的慶典。有好吃的、鄉民卡拉ok賽、還有就是最道地的泰拳比賽啦!直接在廣場搭起舞台,與鄉民觀賞下賭同樂,現場樂隊演奏,小攤子在旁,完全最草根的泰拳賽。

寺廟年度慶典,廣場中搭起擂台

鄉民看得興高采烈並下賭

為何有金髮的?因為拳館是寺的厝邊,有幾位厲害的學員參賽

右側的師父們也看得很爽

左一、右二是這次主要指導我的拳館的雙胞胎教練,在慶典中大家都很開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精神分析:佛洛姆的施虐受虐觀點-權威型性格 Erich Fomm's sadism & masochism: authoritarian character

佛洛姆《逃避自由》中的施虐-受虐觀點 施虐-受虐,由佛洛伊德提出後,一直是精神分析對人性的某種解釋,也常在治療情境中觀察得到。而新洛伊德學派的佛洛姆,更是將施受虐的理論發揚在社會人際情境中,並以此解讀歷史政治與整體人類的行為。本篇將聚焦在 《逃避自由》 一書中,佛洛姆施虐-受虐觀點所描寫成的權威型性格。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佛洛姆對施虐-受虐的精神分析考究 佛洛依德 剛開始提出時,施虐-受虐與性有關,源發於性本能驅力。而成人後的施虐-受虐傾向則是由於性心理發展的後續影響。後來,佛洛伊德提出了不只與性有關的「 道德受虐 (moral masochism)」,改由 「死之本能」 的觀點來解讀,對自己展現便是受虐,對他人便是施虐,因此死之本能必須要與性本能混合,才能保護個人的生存。佛洛姆認為老佛的施虐-受虐理論在早期與晚期是不同的,早期都是性,晚期都是死亡本能。 阿德勒 則是著重在施虐-受虐的理性層面,視為「 自卑感 」與「 權力欲 」,認為是人類對缺陷的適當反應,而不是非理性的衝動。佛洛姆認為阿德勒的看法太表層了。 還有 新佛洛依德學派 的好夥伴如Reich、Horney等。 Reich 認為受虐傾向的最後目標還是享樂,而痛苦是副產品。 Horney 則是對受虐人格詳盡描寫,並與佛洛姆想的一樣,受虐並不是來於性變態,而是以整體的性格機制來看;不過她強調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焦慮症,而佛洛姆強調正常人的孤獨感。 佛洛姆觀察到的施虐-受虐現象 在 受虐傾向 的人們中,最常見到的是自卑感、無力感與微不足道感等。他們貶損自己,不相信能主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感覺,甚至有用有形無形的行為來折磨自己,於是,受虐傾向的人,便會高度的依賴外在的人事物,依賴別的力量。 這邊也比較了與受虐性式性變態(masochistic)異同。相同的是,二者皆讓自己變得無助弱小而產生滿足。不同的是,性變態侷限在肉體層面,由性活動解放緊張感;而受虐性格則是整個個人的精神層面。 而 施虐傾向 ,則會展現在 3個地方:使他人依賴自己並將其視為工具、從他人處剝削強取有形及無形的一切、傷害羞辱他人以使他人受苦。施虐者通常更少自覺、更合理化,且表現得非常有善,例如「我懂得比你多,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佛洛姆 觀察到,除了很容易理解的受虐者依賴感之外,施虐者其實非常需要他的對象。若是施虐...

生涯諮商:心理工作者的危機處遇工作 Crisis Intervention

危機事件或重大災難發生時,危機介入處遇是心理工作者的專業之一,也是民眾對心理工作者所期待的一項服務。    危機的定義 什麼叫做危機呢?我們不妨就以「親人被診斷出重大傷病」、「突然失業」、「重大車禍」、「配偶婚外情」、「震災」等常見的例子來想像。當一個人遇到危機事件時,會面臨下列三個面向。 1.  失去穩定 人類天性是趨向穩定的,但是當遇到某些危機狀況,使得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或因應困難的方法被破壞時,而有失去穩定性的感覺,即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這種失衡不僅在個人的心裡,也可能展現在家庭或其他人際關係上。 2.  心煩意亂 遇到危機事件時,主觀上覺得困擾、威脅感或非常心煩,進而引起憂鬱或孤寂的情緒。所以開心的事情通常不會被視為危機,例如申請上哈佛大學要去美國,雖然生活變動很大,但不會心煩意亂。 3.  不知所措 由於缺乏過去的經驗,人財損害過大,或是從來不知道自己有潛在的能力去解決這種危機問題,因此會有不知所措的失能感受,而這樣的感覺也讓人更加焦慮。因此衛教的重點在此,在平時就應增加風險管理的知能。 也因為有以上的三個部份,所以有可能伴隨而來一些身心的反應,如疲累、注意力缺乏、吃不下、睡不好、頭痛、失去欲望、身體不舒服……等。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的「fort/da 線軸遊戲」:超越享樂原則 fort/da game

一段關於阿公觀察金孫玩遊戲的小故事 取自https://psiquentelequia.com 在精神分析界有一個很有名的兒童遊戲片段,就是有個阿公在顧 1 歲半的孫仔時,發現到金孫會在媽媽走出家門的摸門特玩一個 我丟我捲 的線軸遊戲。這個阿公就是佛洛伊德,他也就 不意外的 想到了許多精神分析的東西:金孫的遊戲不僅代表著"走掉了-出現了",也反映著 重複痛苦 的意義,更進一步展現人類在個體層面的 文明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