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述伊底帕斯情結與生涯認同的電影
主角從小母親就離開了,但企業家大老闆的爸爸忙於工作,對主角沒有什麼關心。主角利用其優異的識人能力,在求職時無往不利,但總是在拿到offer後就拒絕其工作,樂此不疲。後來在一間發想幸運籤餅干的公司面臨到求職與工作的挑戰,也開啟了一段自我探索之路……。
我一開始以為只是常見的貴公子電影,例如故意到一間小公司,隱藏身分,愛上一位小資女等之類的故事。
而本電影的劇情主軸也果然如此。
不過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一位年青人如何讓自己解開與父親之間的連結,走向自我生涯的故事。所以我大膽的以「伊底帕斯情結三部曲」來思考這部電影(三部曲是我自己加的,Freud沒這麼說)。
一、只是父親的兒子
對於主角的父親而言,兒子永遠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一個分身而已。不管兒子說什麼做什麼,最重要的有沒有與自己想的一致。對主角來說,企業家大老闆的父親是如此的強大,自己不應該、也不敢去違反他,弱小的兒子是沒有主體的。就像下面的對話:
其父:A man sure of his choices always answers a direct question.
主角:I don’t do anything.
其父:I provide now I know you don’t understand that because you’ve never had to answer for anything.
沒有主體性的主角,總覺得內心在找尋著什麼,外在則是用疏離卻安全感的方式去應對這個世界。主角最大的特色,表現在沉迷於數字定理公式,以及面試時操弄人心的高超技術。
主角習慣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算式來記錄,讓人覺得他是超理智型的。不過他最想找到的公式,是「幸運」的方程式,反映著主角內心深處的渴望:我看起來什麼都有,怎麼還沒有感到幸運?而操弄人生的技術,似乎也是主角從小就必須習得的能力,面對一個強大卻難有感情的父親,唯一要努力的就是猜中他想要什麼,並且配合順著他。
電影開始時,主角不停的應徵上工作又拒絕。若以生死之本能來看,生之本能讓主角不停的去創造,去證明自己不需要父親;而死之本能則是,像在不停重現著一個長久以來痛苦的感覺:我可以做自己,但後來總是毀掉。
二、我不想只是父親的兒子
人一生中都有些時刻,不僅是急著要做自己,更會去告訴父母說我要做自己了。此時人是還在矛盾中,一面想長出自己並離開強大父親的籠罩,一面又在尋求認同的眼光,就像是剛學走路的小小孩。不過過程中並非順利,特別是仍深受強大父親影響。
主角:I ask to meet you because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I have a job.
其父:There’s no reason to despair that is I can’t take this seriously….You’re running with the big dogs now kiddo.
過程中最感到困難的,是當感受到強大的父親仍恣意的閹割自己時,其恐懼與挫敗相當之巨大。
餅干公司的老闆說:”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you Mr. Swan.” 或許她是指主角隱晦的身分,就像她看到了主角總是有一種無法擺脫的東西在身上,我想,那是主角父親的老鬼魂。
老闆問主角:“S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fortune cookies?”照理講主角生長在有錢人的家裡,人長得又帥,「幸運」就是自己人生最好的註解。但其實不然,主角剛開始進到公司時,總是寫不出直指人心的幸運籤句子,過度理性、說教、沒有靈氣的字句。我想依照主角的學歷能力,不是文字能力不足,而是因為從小生活就被安排的完美有條,難以有自己真正的感覺,亦沒有感受過帶點不完美的有趣人性。
“What’s your break point?”女主角問。什麼時候是斷開父子鎖鍊,好好做自己的時候呢?對主角而言,正在找尋,或者是創造,一個斷點的時機。
三、我就是我,不再只是父親的兒子
主角在片尾說,“86% of people think that what you do is not important but rather who you do for.” 我想這是主角對於「做自己」的宣言。能為他人做什麼,能與他人同在,也是人們是最直接的自我認同方式。主角在與他人共事的過程中,自己思考點子、自己單純與人交流、自己造成了他人的改變。簡言之,主體性展現了出來,這些經驗讓主角得以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孤單難以避免,就像主角說的“Everyone really just wants to talk about themselves, some people are really good at hiding it.”自我認同的路上,孤單的感覺常會不時的出現,就算在人群中也躲不了。或許人類孤單的源頭之一,是當年的孩子感受到自己漸漸在離開父母,那個曾經是自己的全世界的所在。
回想在神話裡,伊底帕斯王回答了斯芬克斯的難題,看似他很瞭解了人生,其實看不透的是自己還在人類注定的悲劇之中,即那永遠與父母的一絲連結。
回想在神話裡,伊底帕斯王回答了斯芬克斯的難題,看似他很瞭解了人生,其實看不透的是自己還在人類注定的悲劇之中,即那永遠與父母的一絲連結。
電影最後是開放式的結局,主角的下一步留給觀眾去想像。雖然不知道最後他是不是真的在現實上擺脫了他強大的父親,起碼他已經有一些領悟。人終將踏上自己的旅途,不管如何,現在開始找尋自己的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