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為什麼》重點及生涯諮商應用
![]() |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
「找到為什麼」是作者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核心理論,而這本書則是他與David Mead、Peter Docker合著的實務操作版,很適合每個人在思考人生、工作,或一段經歷的意義時讀一讀,而且,它也讓讀者知道如何去「協助」他人找到為什麼。因此我覺得很適合生涯諮商時的參考。書中內容有分為探索個人及探索團體,這邊我僅整理關於探索個人的部份。
重點提示
- 「為什麼」是本性,不論何時何地,且在青春期結束後就不會隨年紀改變。而重大事件雖會影響我們,但不會改變我們的根本。
- 每人都有也只有一個為什麼,即我是怎樣的人的核心。我們的生活只會與自己的「為什麼」一致,或不一致。
- 「為什麼」若與目前的職業不一致時,第一步先帶給身邊的人正面影響,目標是讓他們與我們有相同信念。而如果環境就是辦不到,那就要做一個能主動出擊的決定。
進行步驟
尋找搭檔(輔助者、聆聽者)、協助對方進入狀況、安排時間地點、收集故事、分享故事(具體詳述)、辨認主題、草擬為什麼(運用句型)。找到為什麼
- 第1步:蒐集並分享故事。回顧過去,可配合生命時間軸或是問答題,讓說者想十個最重要的回憶及經驗,再選出5、6個,具體而微的描述並記錄下來。
- 第2步:辨認主題。過程中浮現出重要的1、2個主題,也可能來自聆聽者的回饋。
- 第3步:寫下來。句型是:我想___________,這樣會_________。第1格填貢獻,第2格寫影響。
找出怎麼做
- 第1步:將故事中的主題縮減到5個主題。
- 第2步:在每個主題後寫下怎麼做。
- 第3步:在怎麼做後面提供背景脈絡。
有趣的方式
- 友情檢測:問「你為什麼會和我當朋友」並一直追問下去,過程中觀察,朋友安靜下來在心中與你產生連結,並在描述時像是在說自己。
- 聆聽者筆記方式:一頁平分2半,左半記下故事中,一個大事實的每個小部份,右半記下相對事實的意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