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部資料看成立新公司的存活率
![]() |
圖片來源:Pexels |
關於創業,「90%的新公司成立1年內會倒、撐過前5年只有1%」的說法,很奇怪這幾年變得像是善意的提醒,甚至說來源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也常被引用來引用去,例如這篇,或這篇。不過也有懷疑的人,真的去調查相關資料,並得出了不太一樣的結論。因此我非常好奇的,也參考他的方式真的去調查了--當然data就更新了。
創業維艱,滿懷夢想的老闆們可都是戰戰競競的。很多人有創業夢,在實踐的路上會做很功課來謀定而後動。今天我們就用經濟部的統計資料來聊一聊。
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下圖是從「經濟部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的表格頁截圖下來的。原表格下有註明資料來源為"2012-2017年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營業稅徵收統計原始資料"。截圖自經濟部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
中小企業家數
1.由於白皮書的家數統計資料是以資本額與營業額為主,因此規模別分類會因景氣榮枯及匯率升降而影響,也就是有些公司在某一年被認為是大企業,而在某一年被計算成中小企業。2.每年的公司總數中,都有 7 %上下是 1 年內的新公司,即每年大約 1 萬家的新公司成立(即成立未滿1年的%乘以家數總計,例如2016年為1440958×6.63%=95536)。
3.活到第 2 年的,就會變成下個年度"1-2年組間"的那些。例如2015年成立未滿1年的那些7.1%的新公司,在2016年時就變成成立1-2年的6.93%,依此類推。家數統計如下:
4.也可以算出存活率。例如2015時成立1-2年的公司,到了2016年變成2-3年的公司,存活率為8400785/9244993=91%
公司每年存活率約90%
因此如果真的90%的新公司成立 1 年內會倒,那麼數據中1-2年、2-3年...等以下的應該是雪崩式的比率才對,然而如果去計算每一年的存活率,會發現幾乎都是90%,也就是即便是 5 年後,存活率應該也有90%*90%*90%*90%*90%=59%。在原白皮書對於此表的解釋,則是強調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經營年數:
以經營年數觀察,2017 年經營未滿 1 年之中小企業占整體中小企業家數比率為7.06%,經營年數 5 年以內者占 30.33%,10 年以內者占 48.74%,亦即將近半數之中小企業,經營年數在 10 年以下。不同於中小企業的經營年數結構,大企業中,新成立大企業家數,僅占全部大企業的 0.46%,經營年數 10 年以內者占21.78%,而超過10 年者占了 78.22%。亦即,大型企業以經營年數 10 年以上為多,有 7 成 8 以上之大企業已營運 10 年以上,營運超過 20 年者也有 4 成 6 以上。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官方版澄清
其實,在2017年有新聞報導引用都市傳說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就有用正式資料做出官方版澄清,強調跟美國、德國等國家相比,我國新創公司的平均存活率也差不多,平均存活率第1年到第5年分別為89.55%、78.29%、69.62%、62.86%、57.43%。美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GEDI)發布,2017年臺灣在各國排名第16,在亞太地區排名第2,僅次於澳洲,領先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