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涯諮商:「90%新公司成立一年內會倒」的都市傳說 Survival rate of new company

從經濟部資料看成立新公司的存活率

圖片來源:Pexels

關於創業,「90%的新公司成立1年內會倒、撐過前5年只有1%」的說法,很奇怪這幾年變得像是善意的提醒,甚至說來源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也常被引用來引用去,例如這篇,或這篇。不過也有懷疑的人,真的去調查相關資料,並得出了不太一樣的結論。因此我非常好奇的,也參考他的方式真的去調查了--當然data就更新了。


創業維艱,滿懷夢想的老闆們可都是戰戰競競的。很多人有創業夢,在實踐的路上會做很功課來謀定而後動。今天我們就用經濟部的統計資料來聊一聊。

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下圖是從「經濟部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的表格頁截圖下來的。原表格下有註明資料來源為"2012-2017年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營業稅徵收統計原始資料"。
截圖自經濟部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中小企業家數

1.由於白皮書的家數統計資料是以資本額營業額為主,因此規模別分類會因景氣榮枯匯率升降而影響,也就是有些公司在某一年被認為是大企業,而在某一年被計算成中小企業。

2.每年的公司總數中,都有 7 %上下是 1 年內的新公司,即每年大約 1 萬家的新公司成立(即成立未滿1年的%乘以家數總計,例如2016年為1440958×6.63%=95536)。

3.活到第 2 年的,就會變成下個年度"1-2年組間"的那些。例如2015年成立未滿1年的那些7.1%的新公司,在2016年時就變成成立1-2年的6.93%,依此類推。家數統計如下:


4.也可以算出存活率。例如2015時成立1-2年的公司,到了2016年變成2-3年的公司,存活率為8400785/9244993=91%


公司每年存活率約90%

因此如果真的90%的新公司成立 1 年內會倒,那麼數據中1-2年、2-3年...等以下的應該是雪崩式的比率才對,然而如果去計算每一年的存活率,會發現幾乎都是90%,也就是即便是 5 年後,存活率應該也有90%*90%*90%*90%*90%=59%。

在原白皮書對於此表的解釋,則是強調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經營年數:
以經營年數觀察,2017 年經營未滿 1 年之中小企業占整體中小企業家數比率為7.06%,經營年數 5 年以內者占 30.33%10 年以內者占 48.74%,亦即將近半數之中小企業,經營年數在 10 年以下。不同於中小企業的經營年數結構,大企業中,新成立大企業家數,僅占全部大企業的 0.46%,經營年數 10 年以內者占21.78%,而超過10 年者占了 78.22%。亦即,大型企業以經營年數 10 年以上為多,有 7 8 以上之大企業已營運 10 年以上,營運超過 20 年者也有 4 6 以上。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官方版澄清

其實,在2017年有新聞報導引用都市傳說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就有用正式資料做出官方版澄清,強調美國、德國等國家相比,我國新創公司的平均存活率也差不多平均存活率1年到第5年分別為89.55%78.29%69.62%62.86%57.43%
美國「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GEDI)發布,2017年臺灣在各國排名第16,在亞太地區排名第2,僅次於澳洲,領先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等鄰近國家。

結論:新成立公司的存活率不低

本篇以既有官方資料做簡易的粗算,主要是讓大家有個基本的認識,當然詳細的算法需有更精密的方式。從結果來看,新公司的存活率並沒有所謂傳說中的那麼糟。白皮書上也說了,2017年的中小企業銷售額正成長3.19%,創造890.4萬個工作機會,整體而言是樂觀的。祝大家創業圓夢順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精神分析:佛洛姆的施虐受虐觀點-權威型性格 Erich Fomm's sadism & masochism: authoritarian character

佛洛姆《逃避自由》中的施虐-受虐觀點 施虐-受虐,由佛洛伊德提出後,一直是精神分析對人性的某種解釋,也常在治療情境中觀察得到。而新洛伊德學派的佛洛姆,更是將施受虐的理論發揚在社會人際情境中,並以此解讀歷史政治與整體人類的行為。本篇將聚焦在 《逃避自由》 一書中,佛洛姆施虐-受虐觀點所描寫成的權威型性格。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佛洛姆對施虐-受虐的精神分析考究 佛洛依德 剛開始提出時,施虐-受虐與性有關,源發於性本能驅力。而成人後的施虐-受虐傾向則是由於性心理發展的後續影響。後來,佛洛伊德提出了不只與性有關的「 道德受虐 (moral masochism)」,改由 「死之本能」 的觀點來解讀,對自己展現便是受虐,對他人便是施虐,因此死之本能必須要與性本能混合,才能保護個人的生存。佛洛姆認為老佛的施虐-受虐理論在早期與晚期是不同的,早期都是性,晚期都是死亡本能。 阿德勒 則是著重在施虐-受虐的理性層面,視為「 自卑感 」與「 權力欲 」,認為是人類對缺陷的適當反應,而不是非理性的衝動。佛洛姆認為阿德勒的看法太表層了。 還有 新佛洛依德學派 的好夥伴如Reich、Horney等。 Reich 認為受虐傾向的最後目標還是享樂,而痛苦是副產品。 Horney 則是對受虐人格詳盡描寫,並與佛洛姆想的一樣,受虐並不是來於性變態,而是以整體的性格機制來看;不過她強調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焦慮症,而佛洛姆強調正常人的孤獨感。 佛洛姆觀察到的施虐-受虐現象 在 受虐傾向 的人們中,最常見到的是自卑感、無力感與微不足道感等。他們貶損自己,不相信能主宰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感覺,甚至有用有形無形的行為來折磨自己,於是,受虐傾向的人,便會高度的依賴外在的人事物,依賴別的力量。 這邊也比較了與受虐性式性變態(masochistic)異同。相同的是,二者皆讓自己變得無助弱小而產生滿足。不同的是,性變態侷限在肉體層面,由性活動解放緊張感;而受虐性格則是整個個人的精神層面。 而 施虐傾向 ,則會展現在 3個地方:使他人依賴自己並將其視為工具、從他人處剝削強取有形及無形的一切、傷害羞辱他人以使他人受苦。施虐者通常更少自覺、更合理化,且表現得非常有善,例如「我懂得比你多,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佛洛姆 觀察到,除了很容易理解的受虐者依賴感之外,施虐者其實非常需要他的對象。若是施虐...

生涯諮商:心理工作者的危機處遇工作 Crisis Intervention

危機事件或重大災難發生時,危機介入處遇是心理工作者的專業之一,也是民眾對心理工作者所期待的一項服務。    危機的定義 什麼叫做危機呢?我們不妨就以「親人被診斷出重大傷病」、「突然失業」、「重大車禍」、「配偶婚外情」、「震災」等常見的例子來想像。當一個人遇到危機事件時,會面臨下列三個面向。 1.  失去穩定 人類天性是趨向穩定的,但是當遇到某些危機狀況,使得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或因應困難的方法被破壞時,而有失去穩定性的感覺,即處於一種失衡的狀態。這種失衡不僅在個人的心裡,也可能展現在家庭或其他人際關係上。 2.  心煩意亂 遇到危機事件時,主觀上覺得困擾、威脅感或非常心煩,進而引起憂鬱或孤寂的情緒。所以開心的事情通常不會被視為危機,例如申請上哈佛大學要去美國,雖然生活變動很大,但不會心煩意亂。 3.  不知所措 由於缺乏過去的經驗,人財損害過大,或是從來不知道自己有潛在的能力去解決這種危機問題,因此會有不知所措的失能感受,而這樣的感覺也讓人更加焦慮。因此衛教的重點在此,在平時就應增加風險管理的知能。 也因為有以上的三個部份,所以有可能伴隨而來一些身心的反應,如疲累、注意力缺乏、吃不下、睡不好、頭痛、失去欲望、身體不舒服……等。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的「fort/da 線軸遊戲」:超越享樂原則 fort/da game

一段關於阿公觀察金孫玩遊戲的小故事 取自https://psiquentelequia.com 在精神分析界有一個很有名的兒童遊戲片段,就是有個阿公在顧 1 歲半的孫仔時,發現到金孫會在媽媽走出家門的摸門特玩一個 我丟我捲 的線軸遊戲。這個阿公就是佛洛伊德,他也就 不意外的 想到了許多精神分析的東西:金孫的遊戲不僅代表著"走掉了-出現了",也反映著 重複痛苦 的意義,更進一步展現人類在個體層面的 文明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