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的協助年輕人找到生涯方向
本文是《邁向目的之路》讀書筆記心得。一般常聽到的人生目的、使命感等,是最富個人意義的生涯指引,學術研究最相關的是「生涯召喚calling」,回應vocation的字義"一種呼喚"。由於這個時代愈來愈沒有標準答案,資源多、選擇也多,年輕人的生涯議題已經不是不知道有什麼,而是不知道要什麼。因此協助年輕人往更高層次思索,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麼,便是本書的主旨。作者是教育學家Willam Damon。
![]() |
圖片來源:博客來 |
註:本文以XDite的讀書筆記法操作
問題:如何幫助年輕人找到生涯指南針?
動機:解決人們喜歡思考生涯意義的需求。
16個關鍵字
3個重點
1. 現代年輕人需要目的感
本書提醒現代年輕人的困境是缺乏目的感。表現出來的,是不想下定決心去做任何事、優柔寡斷,困惑感、矛盾感、疏離心、空虛感,自我懷疑與自我封閉。過得順利,卻好像被卡住。如作者所說:處在對職業、家庭和其他任何嚴群的社會責任都不投入的狀態,等於是將年輕人安頓在一個不堪一擊的位置上。
2. 生涯定向四大類型
作者的研究結果顯示,25%疏離、25%空想、31%半吊子、20%有目的感。因素包含對社會失望、短視近利的社會價值、在競爭世界中尋找安全、家庭及教育沒有啟發等。愈有目的的,通常是樂觀的理想主義者,並學著轉變成務實主義。3. 成人請協助
由於之前的教養思潮過於以孩子為中心,過份重視其自由、自尊等,把孩子當做嬰兒般對待,雖有好處但有些東西就不見了。因此作者鼓勵父母教師勇敢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理想性與實際性平衡的人,大人的責任就是要推他們一把。心得
我認為本書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那四大類型,讓我們有所參考。生涯領域的專家們早就一再提醒找到自己生涯目的的重要性,此四種類型,其中特別又分出空想跟半吊子,更是能讓人看清自己的實際處境。在生涯諮中,可以直接請對方選擇現在自己是比較屬於哪一個來開展對話。本書對如何做比較深入,但對成因沒有太深入,如果讀者是要瞭解是什麼原因讓現代年輕人沒有目的感,那可能會比較失望。作者僅提了社會背景及家庭學校教育而已,比較把重點放在「沒有目的感很慘,我們要如何幫忙」。因此這算給教育輔導界的指導方針,而成因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書中的附錄有許多不錯的問句頗值得參考,我抄錄一些題目在後面。在生涯諮商領域,培養或找到目的感的方法不少,例如寫墓誌銘、生涯卷軸、生涯設計、字詞聯想短文……,本書是用以教養的角度為主,強調大人以身示範、開展對話,在生活中培養年輕人熱愛生命,並養成責任感。所以可能讀起來沒這麼有趣,活像是個教育學家講出來的大道理(他就是啊)。
最後,我個人每次看到有關這種強調「目的感、使命感、召喚、人生意義」之類的生涯觀點時,總是想強調很現實的東西:年輕人請好好培養學經歷、技能、軟硬實力,生命的目的不會因為你花精力在這些地方而不見,只會因為你在現實上什麼都做不到而遠離。
附錄:年輕人的目的研究之訪談題目(p302-307)
1. 自我介紹
a. 請和我稍微談談你自己。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b.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什麼這對是最重要的?
c. 如果有一天回顧你的一生,你會希震自己如何被記憶?
2. 目的的靈感/有重大影響的經驗
a. 之前你談到某事對你很重要,你可以告訴我,它是如保與為何變得這麼重要的?b. 你為什麼會參與這個特別的計畫或工作,而不是其他的活動?
c. 你的朋友和家人是否跟你一樣關心這些事情?你的朋友、家人或其他人基本上是支持你這些事,還是反對你?
3. 維持目的的機會與支持
a. 你仰慕任何人嗎?b. 你有沒有人生導師?在這位導師身上或其他人身上,有沒有哪些特質是你欣賞的?
4. 阻礙、壓力與報酬
a. 你曾經覺得很難繼續投入在這個目的上嗎?b. 你會覺得承諾持續朝這個目的前進很困難嗎?
c. 你所遇到的阻礙是哪些?你如何克服?
5. 未來的目標和責任
a. 你所具備些特質有助於達成你認為很重要的目標?你所具備的哪些特質會讓你變得更難以達成目標?b. 想像一個畫面,假設你現在的年紀,就說是四十多歲吧,你將會正在做什麼?誰會在你的生命裡?
c. 在即將到來的未來,就說是下個十年吧,你有什麼計畫?
6. 目的的分類
a. 相對於你生活裡的其他事情,他們(朋友、家人)對你有多重要?為什麼?b. 如果有的話,宗教、信仰、精神生活或上帝在你的生活裡,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c. 事業將來會對你很重要嗎?為什麼?
7. 結語
a. 你想補充任何有關於什麼對你很重要,或哪些事情是你希望這一生可以完成的嗎?b. 總結來說,你認為現在什麼對你最重要?當你長大的時候,它還將會對你很重要嗎?為什麼會或不會?
留言
張貼留言